2007年12月10日 星期一

復健醫學系列之1

腕隧道症候群

為什麼會手麻?

病因

神經科及復健科門診常有病人主訴手麻,其中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所謂「腕隧道症候群」是指我們手上的一條神經「正中神經」(Median Nerve),在經過手腕處的一個通道時,受到壓迫所引起的症狀。 這個由韌帶、骨頭及結締組織所形成的通道,有許多的組織從中間穿過。其中較重要的就是正中神經及手指的肌腱。

病徵及病狀

「腕隧道症候群」的臨床症狀如下:病人常抱怨斷斷續續的手指及手掌發麻;有時會有漲痛的感覺,這種麻的感覺常在睡眠中或剛睡醒時較易發生。而這些症狀常在手部在做一些重複性的動作時會加劇,例如在編織時,騎摩托車時,或在釘釘子時;病人常發現把手甩一甩會較舒服。大部份的病人都會說所有的手指都麻,有些病人會發現前三指麻的較厲害。有時痛的感覺會傳到手指,前臂或肩膀上。還有一些病人會發現手較無力或遲鈍,更厲害的話,大拇指的肌肉還會萎縮掉。

另外,也要跟頸神經根症狀做區別,如常見的頸部椎間盤突出、骨刺所造成的椎間孔狹窄、甚至是外傷造成的頸椎移位皆可能引發所謂的頸部神經根壓迫症候群。頸神經根受到壓迫最常造成肩頸、手臂甚至手指的酸麻,且症狀有可能因為頭部/手臂擺放的位置不同而加劇或緩解,嚴重的話更可能造成無力或肌肉萎縮。臨床上患者通常好發於單側,少數患者也有可能兩側同時發生,診斷上除了必要的理學檢查外,X光以及磁振造影檢查也是鑑別的最佳佐證。

成因

「腕道症候群」最常見於一些中年的婦女,或是職業上需重複使用手部動作的人,例如打字員、操作電腦的人、工廠的裝配員、老師、護士等等。慣用手是較常出現症狀的,但兩手都有的人也並不少見。其中最為特殊的是有四分之一的懷孕婦女,會出現輕重不依的腕隧道症候群現象,尤其以懷孕第三期最為常見,對於這問題,孕婦要減少鹽分的攝取。

至於為何會產生「腕隧道症候群」呢?簡單的說,就是正中神經在腕道中受到了壓迫,而產生了神經機能失調的現象。打個比方說,正中神經與那些手指的肌腱及其它的結締組織等,好比同住在一屋簷下的一家人,居處(腕道)雖小,平常倒也相安無事,但是若是其它的分子體積變大時,可憐的正中神經就像大家庭中的小媳婦一般,任人欺壓了。而這些「內憂」產生的原因包括肌腱鞘的肥厚,肌腱發炎,過度使用手部所引起的軟組織腫漲,結締組織的退化性肥厚等。這些也就是為何某些職業的人容易發生此症狀的原因。

除了這些「內憂」外,「外患」的原因也不少,例如有不正常的組織佔據了腕道的空間,如骨折癒合後骨塊的增生 (Osteophyte formation),腫瘤 (Tumour)、痛風的結晶等 (Crystal from Gout)。而像懷孕、甲狀腺機能低下、末端肥大症及類澱粉沉積病變的病人,也因為結締組織 (Connective Tissues) 的增生及腫漲,較易產生此病變。此外像糖尿病(Diabetes) 及其他多發性周圍神經病變 (Peripheral Neuropathy)的病人,其神經本身就是「體質較弱」,也容易產生。

治療

在物理治療方面,物理治療師會建議病人盡量減少手部的活動及提供各種不同治療,例如Cold and Heat Therapy (冷凍及熱療法); Electrotherapy (電療法); Hydrotherapy (水療法); Laser therapy (激光光療), Ultrasound Treatment (超音波療法),Splinting and Bracing (矯形支架及支具應用) 等來治療痛楚,消炎及減低發麻的感覺。

物理治療師也會提供專業意見及於需要時為病友度身定造輔助器材。職業治療師會建議病人戴上護腕,特別是晚上或睡覺時戴著。在藥物方面有非類固醇消炎劑(NSAID)的使用、類固醇、或是金化物,抗癌藥如MTX低劑量及局部類固醇注射等。這些保守性療法約可使百分之六十五的病人得到改善,但若改善的情況不理想或肌肉已出現無力時,則開刀做減壓手術,為極有效的治療。 手術一般只須在腕部開一個一公分的小傷口再利用先進的儀器 進行潛遁式減壓手術後隱密縫合後即大功告成, 實際開刀時間僅約須5-20分鐘, 無須拆線也無需住院。

以上只是單純針對此症狀的概述,因每個人的症狀不盡相同,切莫忽視而延誤就醫;本站讀者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醫生或物理治療師諮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