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吳, 是經常進出大陸的台商,近幾個月來手腳關節常常發生莫名其妙的酸痛,有時甚至腫的像香腸一樣,早上起床也覺得腰背酸痛僵硬,起初以為只是應酬較多而尿酸過高,但檢驗起來,並無明顯異常,看過
非典型脊椎關節炎,與僵直性脊椎炎、萊特氏症候群、乾癬性關節炎等疾病,總稱為”脊椎關節病變” (spondyloarthropathy) 。脊椎關節病變的主要典型症狀是發炎性下背痛(表一):如慢性下背痛、起床腰背僵硬、運動過後症狀減輕等症狀,有時造成手腳關節炎、足底筋膜炎及跟腱炎。但是,也常常出現較不典型的症狀,包括香腸指、口腔黏膜潰瘍、皮膚乾癬、生殖器發炎、眼睛葡萄膜炎、血尿…等。
脊椎關節炎是一種不少見卻很容易被誤診的風濕病,台灣的脊椎關節炎盛行率估計為1 %。發病年齡為16至40歲,男女比例為3:1。這群疾病與HLA-B27基因有強烈關聯及遺傳傾向,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
凡是有長期下背痛、反覆性無法解釋的關節炎、胸痛或脊椎僵硬、肌腱韌帶與骨骼交接處的發炎、眼睛葡萄膜炎、乾癬等任一情況,特別是有家族病史或HLA-B27基因陽性的人,都應懷疑是脊椎關節炎(表二)。
脊椎關節炎必須找風濕免疫科醫師詳細診斷及治療。目前已有新一代的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免疫調節劑、抗腫瘤壞死因子療法等可以改善免疫並控制病情。新的消炎止痛藥--COX-2抑制劑,已證實效果與傳統的消炎止痛藥相當且幾乎沒有副作用。免疫調節劑sulfasalazine及MTX可以改善失調的免疫系統,但是需注意骨髓抑制、肝功能障礙等副作用。近年來重大的突破是抗腫瘤壞死因子製劑(Anti-TNF)。沙利竇邁(thalidomide),雙磷酸鹽藥物pamidronate亦有減少發炎及調節免疫的功能。
可惜的是,一般醫師普遍缺乏早期診斷與正確治療脊椎關節炎的能力,因此病人常被延誤診斷與治療!因此,目前重要的課題是,促進民眾的認識,並提昇醫師診斷的警覺。(作者亦為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第二屆理事長)
表一:發炎性下背痛特徵:
1.慢性下背痛超過三個月
2.發病年齡小於40歲
3.漸進和緩地
4.晨間脊椎僵硬
5.運動過後則改善
四項(含)以上,診斷脊椎關節病變的敏感度為 95-100%, 專一性為85-90%。
表二:脊椎關節病變的分類及診斷標準
主要標準
發炎性的下背痛 及/或 下肢不對稱的關節炎
次要標準
1. 兩側交替的臀部疼痛
2. 接骨點病變
3. 葡萄膜炎
4. 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病變的家病史
5. 皮膚乾癬
6. 尿道炎、子宮頸炎、或是黏膜的發炎
7. 發炎性大腸疾病
確定診斷:一個主要標準加上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次要標準。
魏正宗 醫師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